学校新闻
9月11日至17日
以“网络安全为人民,网络安全靠人民”为主题的
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
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
近年来
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
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
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日益完善
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
但是,在日常生活中
孩子还是有可能会接触到
一些诱惑性强的网络信息
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有可能
不知不觉中便在网上透露了个人信息
有甚者更被违法犯罪分子
利用花言巧语引诱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
更有甚者被金钱诈骗或
被套入“校园贷”等圈套之中
这10个隐患是孩子在网络中
常见的、对安全影响较大的10件事
请各位老师家长把以下提醒告诉孩子
一、微信朋友圈禁止陌生人查看照片
很多未成年人习惯在微信上记录自己的饮食、地点、风景等等生活中的一切。
尽管“朋友圈”只有好友才能看和评论你分享的照片,然而这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却留有一扇“后门”,即便不是微信好友,你的10条朋友圈也会被非好友的陌生人尽收眼底。很多微信用户并没意识到这扇“后门”的敞开会导致自己隐私的外泄。
以朋友圈为例,在“设置”中,选择“朋友权限”,点击“朋友圈”,点击关掉“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”的隐私设置。
二、小心微博相册、签到、足迹
有很多人选择在周末或者长假外出旅游,并且微博直播旅途,不断晒风景、个人照。大家在晒快乐的同时别忘了保护自己隐私,不要在微博上泄露出游时间、人数等信息。如果要发布的话最好也是对现实好友分组可见。
三、慎用公共场所免费网络
很多孩子到了餐厅或者咖啡馆,要做的第一件事往往是拿出手机搜索免费无线网络。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这一点,在公共场所用一台电脑、一套无线网络及一个网络包分析软件就搭建了一个不设密码的wifi。如用户使用该wifi,不法分子就可以盗取手机上的资料。1.在使用免费WiFi的时候,要看准WiFi的提供者。2.在一些公共区域,尽量不使用带有个人帐号和密码信息的软件。
四、不乱扫二维码
最好可以在手机上安装二维码检测工具,这类工具可以自动检测二维码中的信息,从而判断其是否含有安全威胁。
五、小心恶意软件
现在网络搜索很方便,但是过于方便的同时也意味着信息量庞大而难以甄别,在下载软件前最好先做调查,看评论,不要搜到哪个就点击哪个,避免进入不合法的软件站点下载。
恶意软件的主要危害中,资费消耗、隐私窃取和恶意扣费位列前三。这些恶意软件可在后台收集用户的位置信息、通话记录、电话号码及短信等信息并将其上传至指定服务器,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。八、网络购物应谨慎
享受网购便利的同时不要忘记以下几点:
一定要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支付;认真核查卖家信誉度,不要被刷出来的高信誉所迷惑;不要被低价迷花眼,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;票据、聊天记录要保存;收货后要当面拆开确认。